新双峰评论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2-06-16 11:09:42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作者:屈坤          浏览量:446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近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又对“两个相结合”进行了着重强调强调,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总书记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讲仁爱,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加之理念和最重要的传统美德;重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政治传统;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既是一个人进德修业的前提,也是统治者治国为政的根本;崇正义,公义胜私欲,义以为上,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道德传统和根本价值追求;尚和合,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与首要价值;求大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构想与美好期盼,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政治实践与道德理想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回顾百年历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出路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和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成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两个相结合”又提升到了崭新的阶段,切实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百年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哪一个都丢不得,无论丢了哪一个都不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续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西欧,但是它不是单属于哪个民族,而是反映最一般发展规律的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而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与大众贴近,与世界接轨,与未来对话,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下载APP